「每個人的愛好與興趣都不同,送禮好傷腦筋……」你也有送禮相關的煩惱嗎?只要了解禮物怎麼挑到適合對方的,就不容易踩雷!

這篇文章是一篇完整的挑選贈品指南,讓您很快成為老闆信任、同事愛戴的挑禮好手!

企業送禮,是份貼心的祝福,在商業環境下有深刻的軟實力展現,可以體現企業的用心,因此企業禮品可以展現一種企業對客戶的重視。

以下為企業贈禮的常見場合,歪編為你逐一解說各個場合的挑選要點:

● 企業三節 (員工福利) 禮品:
送給員工是所有場合當中最難的,大家工作之餘難免會討論,閒話家常一番。因此「實用」、「不落俗套」在這裡是最重要的指標,首先要了解同事們的組成(年齡、性別等)。

例如:若是有家庭的同事居多,送禮時對方家人也可以使用到一定是最實用的; 再來多數的公司每年都贈送一樣的禮品,因此只要今年新的變化,很快就會讓大家眼睛一亮,對你讚譽有加!

● VIP 客戶禮品:
這個場合最重要的部分是「不落俗套」以及「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」,不落俗套代表著公司富有豐富的創意,是很用心地在準備這份禮品。

若同時還能將企業的品牌或精神附加上去,肯定是大加分,讓顧客對公司的印象更深刻!

● 行銷活動/公關贈禮:
企業對外的贈禮一定要掌握「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」這點,另外也不能像打水漂一樣,送出去了卻沒有被記住,因此「不落俗套」也非常重要。

站長特別介紹這個海傑納頂級烏魚子禮盒~

老闆從選擇烏魚子到禮盒包裝全部親力親為

確保產品的品質維持一定水準

而且還有推出烏魚子厚切一口吃的禮盒,對於喜歡下酒菜的朋友真是一大福音

而且老闆娘也做出很多的不同的口味

像是烏魚子米果跟烏魚子牛奶糖

在網路上也有開箱試吃的影片,看的站長口水直流啊!!!!

而且現在五倍券也可以購買海傑納相關產品,只要使用五倍券消費,還送你500元現金券

這個活動真的非常超值啊

海傑納對於自家產品的品質控管,已經超出我的期待
而且烏魚又叫信魚,每年冬至依照約定而來,從來不失約
是信魚,所以很多商界的人士,喜歡送烏魚子,
代表著,商道的信用,這也是烏魚子禮盒是送禮的最佳選擇

而且野生烏魚子要受到消費者的信賴,賣到最後講究的就是信用以及無可挑剔的品質
從事烏魚子這個產業將近10年
老闆娘從直接從廠商拿貨貼標,一直到有自己的生產線


從每年冬至,船一到的挑貨、揀貨,一直到把原料送給工廠製作曬成烏魚子

(曬烏魚子這是個古法,也是不傳外人的技法,我們只能選原料,讓工廠代工)
我更注重的是,曬好的烏魚子製作成一口吃,這段繁複工序的製程
因為這是厚切一口吃最關鍵的地方

*選料


臺灣正海子
烏魚從長江出海口,順著洋流,來臺灣,游到臺灣時,是接近放卵的時刻
(此時捕撈的烏魚,品質比大陸好,)
五兩以上,才有卵油,才會香,五兩以下做成脆脆、ㄋㄟㄋㄟ、醬料
(很多同行,都是賣2~3兩,絕少用正五兩下去做,一口吃)

*遵循古法,傳媳不傳女的,放置,鹽巴的比例,是曬製的關鍵


(鹽巴是天然的保存劑),(放太多會死鹹),(放太少烏魚子容易壞,(註一))
註一:
曬烏魚子,溫度,濕度,控制,是需要憑經驗,天候不好,濕氣太重,烏魚子會曬壞
外面乾,裡面濕,烏魚子會壞在裡面,我們行話叫:,#奧風,不是常吃的人,吃不出來
市面上,也很多人會把,曬壞的烏魚子,拿出來魚目混珠賣掉

*日曬法

很多同行會用低溫乾燥法
優點:全程在室內,總菌數少
缺點:少了反覆日曬法的香氣
(陽光有種神奇的力量,可以讓烏魚子更沉香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以上工廠古法製成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野烏金秘製:
#六小時米酒頭的浸泡

野生的烏魚子,有個致命的缺點,未經處理會有腥味
因為烏魚子有薄膜,需要人工反覆翻,讓酒精,慢慢滲入每個烏魚子的魚卵裡面達到去腥的效果,米酒頭還有一個作用,就是,在炭烤完後會有濃郁的香氣,入口後,口中會有<甘味>餘韻

#厚切

五兩上表面漾著卵油的烏魚子,再做厚切,相信是,口感上的,上乘之作
(我們可以偷工減料,因為客人,最愛問,你們大圓有幾片烏魚子,我們可以作弊切很薄,片數變很多讓整盒烏魚子滿起來,但….,這就失去了,我們嚴選原料的本意)

#封底

禮品的細節在這裡,每一片,真空包一口吃,1置中,2封底線整齊劃一,3真空包裝紙,又比其他廠商更小,只為了完成一個視覺上的精緻度
如同所有的頂級名牌包般,講究車縫線,精緻度,質感
封底這個動作,我們耗費非常多人力,什麼最貴,人工最貴,
但是我很堅持,因為我們是禮品,是送人的,每一個細節,都可以讓收禮的人,細細品味

2019金點設計獎,第二輪仍在賽內,同年一起參賽的入圍者有蔡依林的怪美的
做禮品,是個送禮人與收禮人之間的橋樑
送禮人會有想傳達的心意,當然也會有目的
手裡人收到一份真心實意的禮
當然,一定會感受到情意

賣烏魚子,很傳統的產業,製作的過程,並不美麗,甚至非常艱辛
冬至的寒冬裡,殺烏魚,幾百道工序才製成一片烏魚子
到我們手上,我們依然經過很多工序,讓我們的客戶收到,最完美的成品
對我而言,這一小片,是很多人的結晶,更是一種堅持
一種對生活品味的美學堅持

【海傑納x野烏金烏魚子禮盒】魚子禮盒美味心意創意兼具,

這是一份蘊藏心意的祝福禮盒,有我們的堅持與熱情,這次送禮送個不一樣的禮盒,讓長輩親友驚艷,更可以展現自己的用心送禮準備,保證送禮送到對方心坎裡,與對方建立起最堅定的友情橋梁!

TT115CE515ECE15RG

好文賞析

挑戰命運 文/王睿思 命運,似乎是天生注定的,不可拋棄也不可改變:有些人,注定是一生碌碌無為;有些人,注定終要受到病魔的糾纏;有些人,注定要早早了斷一生;有些人,注定是終生窮困潦倒…… 然而,命運真是這樣神圣不可侵犯嗎?我們為什么不可以——哪怕會失敗——去挑戰那遙不可及的命運呢?就算它伸出雙手狠狠將我們摁倒,不能動彈,那我們也應掙扎起來去扼住它的咽喉! 貝多芬,想必大家都不陌生。他真正可以說是“扼住命運咽喉的人”。 貝多芬自小熱愛音樂,在他青年的時候,便開始創作樂曲,很快,當時的王公貴族都被他橫溢的才華所吸引,他成為了當時音樂界一顆最璀璨的明星。然而,長時間沒日沒夜的創作和操勞,使被音樂家視為“第二生命”的聽力,卻漸漸出了問題。這種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,直到在一次演奏會時真相終于浮出水面。 在那次演奏會上,貝多芬是作為指揮的。當閃著光的指揮棒一揮,樂隊開始編織美妙的樂章。但,過了一會,聽眾都覺得這似乎有點亂了頭緒——隨著指揮,巨大的音波起起伏伏,本應柔美的樂曲此刻卻像怒吼的驚濤,刺耳不堪。聽眾都變了臉色,卻不忍傷害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心,大家都默默無言,一曲終了,會場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。但,貝多芬,那位偉大的音樂家,在這樣嘈雜的環境下也沒有轉身,直到一位前排的樂手拉著他的手,他才慢慢轉過身來向聽眾點頭示意。這時,大家才意識到發生了什么——他真聾了! 這是多么殘忍的事實!一個音樂家失去了聽覺,就像鳥失去了翅膀,游魚失去了尾巴般艱難,可他還是忍著種種痛楚與磨難,繼續堅持他熱愛著的事業,他創作出了《命運交響曲》,向世人吶喊:他勇敢地站在了命運的肩膀上! 命運也是可以改變的。只要你敢于挑戰,它給你的回報也一定不會錯。只有我們勇于挑戰,才會將不可能變為可能。 只有挑戰,才有可能。如果屈服,將永不能翻盤。 真正掌握命運的是自己 文/錢雙 我仿佛看到輪船甲板上站著這樣一個人:他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,厭惡那庸庸碌碌的人生,從而開始了一次與死神決斗的生存大挑戰。種種的不幸與困難并沒有壓倒魯濱遜,反而使他更加堅強,他戰勝了上帝給他的困難! 笛福的《魯濱遜漂流記》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,它讓我明白真正掌握命運的是你自己。 魯濱遜是本書的主人公。在一次航海中,魯濱遜所乘的船在一個荒島附近觸礁,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了,只有魯濱遜一個人幸運地活了下來。海浪把他卷上了沙灘。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與絕望之后,他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,與大自然展開了英勇卓絕的斗爭。他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,利用槍支和簡單的工具,自力更生地過起了荒涼的野島生活。經過不懈的努力,他不僅有了自己的住所,還有牧場、種植園,甚至還養了寵物。 魯濱遜還是一個善于幫助別人的人,他從一幫食人族手中救下一個俘虜。那天是星期五,所以就給他取名叫“星期五”。從那以后,“星期五”就成為他忠實的伙伴和仆人。魯濱遜還教他學會了說英語。不久,他又從食人族手中救出了幾個俘虜,和他們一起勞動,共同生活。后來,一艘英國船只經過荒島,魯濱遜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,然后乘船離開荒島,返回英國,過上了幸福的生活。魯濱遜從落難荒島到返回英國,這段時間竟長達二十多年。 看完這本書,我深受感動。一個人身陷絕境,竟還能對生活充滿信心,勇敢地面對生活,實在是難能可貴。這使我認識到,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,都不能被嚇倒,要勇敢地面對困難,克服困難,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、從容樂觀的心態,因為真正掌握命運的是你自己。 不向命運低頭 文/陸嘉瀅 讀了《海倫·凱勒》,我被主人公海倫·凱勒的精神所感動。她是美國著名的殘疾人社會活動家。在巴拉巴洲出生后的第十九個月,一場疾病奪走了她的視力和聽力,使她一生處在黑暗與無聲的世界中。但憑著堅強的毅力和精神,她終于戰勝了自我,成為生活的強者。 我覺得海倫真是太了不起了,如果換成別人,也許會自殺,也許會依賴父母過一輩子,可她卻沒有,一個人堅強地走了下去。她不但學會了5種語言,而且還成為了著名的作家。她為什么能做到那樣?答案只有兩個字:堅強。我想:我們應該學學海倫,不管遇到什么困難,都不要氣餒,不要灰心,堅強地奮斗下去,總有一天會成功的。 記得有一次,姐姐教我學數學中的“角”,剛開始我覺得挺新鮮的,后來要認的角多了,就有些搞不清了,我說:“不學了,反正以后老師會教的。”姐姐卻說:“早點學,比人家早知道,不好嗎?你應該向海倫學習,怎么可以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泄氣呢?”我一想:對呀!海倫身體殘疾,還能學習,我現在身體完好無缺,卻不愿意學習,這難道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嗎?于是,我耐心地繼續學習,最后,終于掌握了這類知識。 現在,海倫已經成為我心中的榜樣,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將永遠烙在我心中。 一棵樹的命運 文/袁一方 我是一棵生長了三十年的大樹。三十年前破土而出,那時我還是一棵小樹苗,周圍有許許多多兄弟姐妹,還有爸爸媽媽和很多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古樹。它們的“手”在天空之上,“頭”在云層之中,長得異常高大。我們周圍也生活著眾多小動物,有松鼠、小鳥……每天早上一起來,鳥兒就開始唱著歡快的歌曲,而小松鼠把我們的樹干當舞廳,伴隨著小鳥兒的歌唱,舞動起來,顯現出美麗熱鬧的景象。 森林和樹木還是人類的守護神。沙塵暴來了,我們手拉手,一起幫助人類抵擋防御,如果有旱災,我們則把自己吸收來的水份供出來,給人類飲用和澆地抗擊旱魔。我們還有很多的本領和益處,與人類和諧相處,與大自然相得益彰…… 然而,伴隨著時間慢慢地推移,我身邊的參天古樹越來越少了,我目睹了那些砍樹人如何親手砍倒了我的兄弟姐妹,我的心中充滿了恐懼,害怕被砍樹人砍倒。 可是這一天終究來了。那是個血色殘陽的傍晚,一個粗壯的大漢手里拿著一把斧頭,朝我走過來。時間好像靜止了,風也不吹了,我害怕極了。大漢走到我的跟前,二話不說就開始砍我了。第一下,我十分痛苦,大喊一聲,喊聲響徹山谷,喊聲驚天動地。然而,我泣血的喊聲并沒有阻擋住那位大漢的野蠻,他揮舞著斧頭,又繼續朝我砍來,我快要昏迷了。第三下之后,我這棵有著三十年樹齡的大樹轟然倒下,我昏迷過去了。等我再醒過來時,砍樹人已用電鋸將我全身分開。鳥兒在哭泣,小松鼠瞪著驚恐的雙眼。我明白,自己快要死了。頭腦里想著童年的記憶,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變成參天大樹啊…… 這就是我——一棵被愚昧和無知粗漢砍倒的大樹的命運。 人類啊!你們有五千多年的文明,為什么就容不下相依相伴的森林兄弟?人類啊!愛護森林和樹木,就是愛護你們美好的未來。請制止愚昧和無知,讓我們攜手一同走進人類生態文明的精神家園! 一棵樹的命運 文/黃子沁 我是一棵樹,一棵參天大樹。從小就生長在寧靜的山林中,美好的生活剛剛起步。 我的生活很平靜,但也很幸福。太陽用溫暖的光芒照耀著我,天空用綿綿的細雨滋潤著我,仿佛全世界都在服務著我,關心著我,讓我感到世界真美妙。 我天天享受著幸福。白天和蝴蝶嬉戲,晚上聽鳥兒講外面精彩的故事。久而久之,我有個愿望: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 幸福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。突然有一天,天空變得一臉壞笑,眨眼間狂風大作,下起了傾盆大雨。狂風吹得我左搖右擺,葉子也經不住風吹,被迫松開了緊抓我的小手,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最心愛的葉子們陸續隨風遠去。一陣閃電劈來,最粗壯的枝條好像也不喜歡我,毫不猶豫地離開了我。以前筑在我頭頂的鳥巢掉了,鳥兒也不知飛到了何處。此時,我的心情是多么地失落、悲傷。 幸運不再光顧我,厄運還在繼續。一陣微風吹來,我舒服多了,可哪里知道接下來的是一陣龍卷風,風力非常強大,像魔鬼一樣,把我連根拔起。我實現了愿望,可我離別了大地,日子還會久嗎? 我被風吹到了山腳下,躺在石堆上奄奄一息,一群志愿者來了,他們齊心協力地把絕望的我重新種好。只剩下了軀干的我,咬緊牙關,昂首挺胸。 我能挺過去,我能活過來! >>>更多美文:好文章

過年 文/張炳琳 一個萬里無云、風和日麗的日子,媽媽和爸爸忙得滿頭大汗,這是為什么呢?原來要過年了。 媽媽匆匆忙忙地去辦年貨,街道上人山人海,大家東挑挑,西選選,都想買到最好的年貨。媽媽在街上給我買了漂亮的裙子,給爸爸買了帥氣的西服,給姐姐買了美麗的蝴蝶花紋外套,給哥哥買了牛仔褲,給弟弟買了一頂小帽子。 除夕那天,我們一家人都穿得喜氣洋洋、漂漂亮亮的,開心得合不攏嘴。哥哥拿來三張紅紙,把一張剪成正方形,在上面寫了一個大大的“福”字,又將剩下兩張剪成長方形,寫了一副喜氣吉祥的春聯。我貼春聯,姐姐掛燈籠,爸爸和媽媽打掃房間,一家忙得不亦樂乎! 晚上,媽媽開始做團圓飯,香噴噴的,讓人直流口水。飯菜上桌,我們吃得津津有味。吃完了飯,哥哥姐姐在放花炮。花炮“砰”的一聲沖上天空,變成五顏六色的花,美麗極了!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,在新的一年里,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和樂,更加幸福! 那時過年 文/昌嬋 除夕那一天終于到了。天氣晴朗,冬日的陽光暖洋洋的,舒舒服服地灑在穿黑棉襖的老人身上,他們袖著手蹲在墻跟邊談論著年景、莊稼的收成和村里的人情世故。我們一群十一二歲的小孩一人一把明晃晃的柴刀,“咣咣”地敲著,上山砍一年當中最后一擔柴去。臨近中午,才見一群柴禾捆子慢慢向村口走來,這有一個好兆頭,叫做“拉財”。 吃過中飯就不用出去干活了。家里也要人幫忙啊。豬肘子、豬蹄已在鍋里燉好了,可雞還沒殺,魚還沒宰啊。一家人全心全意在一起整一頓吃的,一年里也就這么一次,這使得我們期待的心情里還有些許神圣。人人都有滋有味,人人都興致勃勃。姐姐自小就是個節儉之人,瞧著案板上大堆大堆的肉,很大人氣地說:“煮那么多,真的過年啊。”“可不,今天不是過年是什么,你真是省到頭了,攢嫁妝哦。”我飛快地頂她一句。一家人都笑了,脈脈溫情彌漫在四周。 那時的年夜飯遠沒有現在這樣豐富,可年味兒多醇多濃啊。先恭恭敬敬地請老人上席坐了,再把叔叔嬸嬸輩安排好。一家人團團而坐,席間喜氣洋洋,按照奶奶輩的規矩,過年這天是不能說不吉利的話的,比如說打人、死了之類的都屬于不吉利的話。勞碌了一年的父親這些天臉上有了少見的慈祥笑容,他溫和地對每個人講話,很有耐心地為我們挾那長長的滑溜溜的紅薯粉絲,并允許弟弟們也喝一點自釀的米酒。 屋外的鞭炮一陣接著一陣,田野和青山隱沒在祥和而甜蜜的黑暗中,溫暖的燈光從家家戶戶的窗口流出,屋里,爐火旺旺的,似乎預示著來年的富裕和幸福,氤氳的熱氣和香氣中,是時時響起的輕言歡笑,是一張張幸福快樂的笑臉。 讀書過年 文/張宏宇 每逢過年,除了包餃子、吃年夜飯、看文藝晚會,便會邀朋會友聚在一起應酬,熱鬧過后便越發感到過年枯燥無味了。現如今,很多人都在提倡文化過年,讓節日充滿著文化氣息,讀書過年不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。 平素忙于工作,很少有時間去讀書,于是便想利用春節放假的機會,去書店挑選幾本喜歡的書沉醉其中,細細品味。每逢過節,我總愛買些本,算作給自己的禮物。既然有書,就會迫不急待地去讀,節日濃濃的氣氛里,在鬧中求靜,捧一卷書頁,放飛思想,是喧器之中難得的享受。過年時,大家都在忙年,能夠一個人靜靜地臥在書房,聽著窗外不絕于耳的陣陣鞭炮聲,不為所動,沉浸于書和夢幻中,心慢慢會收攏起浮華,讓自己沉靜下來,遠離塵世的燥動,不失為一種修身養性之舉。 一年之計在于春,春節大好的時光,更須惜光陰,勤讀書。在新年里讀書,更有一種新意。靜心讀點書,那味兒比酒濃,坐擁書卷之中,左攬右抱,情味濃烈,意境深厚,讀書之樂,其樂無窮。讀書無形之中平添了幾份努力和勤懇。讀書也的確是一種很好的休閑,從閱讀的樂趣中放松自己,使自己豁然開朗,讓生活具有了一種情調。 讀書過年,實在是極有韻味的事情。別人在忙忙碌碌,我卻安安靜靜,打開書本,觀古今于須臾,蹣跚于洋洋灑灑的文字中,好不愜意和舒暢。與那一行文字對話,增添了信心和力量,也增添了幾許閑情和雅致。平淡從容、淡雅曠達的人生,還得走進書的熔爐冶煉。讀書是快樂的,讀書可以教會我們很多的東西,并給與我們生活以啟迪和思考。讀書的享受,在于好書的醍醐灌頂,通體舒泰,使人覺得是一種生命之緣。讀書過年,更能在書卷的享受中得到快感。 新年自讀書始,應該是一個好的開端。讀書過年,書香伴著濃濃的年味,讓你對年充滿著美好和向往。讀書過年,讓生活有了新的味道。 過年 文/ZOZAXION乘源 過年,最思家鄉糍粑味 小時候,我最喜歡的就是過年吃糍粑。每年從年頭盼到年尾,三百六十五個夢中的喜悅才得以實現。當日歷掀到農歷十二月,大人們就開始籌備過年物資。母親忙著給我們兄妹縫制新衣裳、做新布鞋、炸紅薯片、熬爆米花糖、炒花生、瓜子等等,父親則與村里的男人們、大嬸們蒸糯米、搗糍粑。每家每戶至少要搗四、五百個糍粑,有的則要搗上上千個,用清水泡浸在陶罐內可以吃到來年插秧時節。 搗糍粑的工序是:先將糯米淘洗干凈,用井水浸泡一夜,然后撈出糯米倒入圓桶形木籠中蒸熟,待完全熟后,再倒入石臼內,由兩個壯男子分別握緊一根兩頭粗中間細的木杵,對面而立,先后用力往石臼內的糯米飯團上搗,直到將糯米飯搗爛成糊狀連成一團粑粑時,兩人用木杵挑起糯米粑,放進一只鋪有干米粉的大圓形竹箕里(在我的家鄉稱團箕)。這時,小孩子們便蜂蛹而上,從糯米粑上抓一小團,退到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著,大人們圍著團箕把糯米粑撮成一小團一小團,蘸些干米粉,再往一塊塊雕刻著花鳥魚蟲等吉祥物的木板圓模具內壓緊壓平。然后將糯米糍粑倒到潔凈竹席上晾干。為了美觀,再用剖開成梅花狀的小竹棍蘸上食用紅顏料點至糯米糍粑中央,待晾至二、三天后,糯米糍粑已基本晾干,此時,一個個頗具立體印花藝術美觀的糯米糍粑便大功告成了。 每年的正月里走親訪友、拜年嫁娶,糯米糍粑成了鄉村人唯一不可缺少的上等禮品。因為糍粑不僅是鄉村人喜愛的食品,而且寓意著團圓、合歡之意。糍粑的吃法有多種多樣。如:放火上直接烤著吃、油炸裹糖吃,水煮加糯米酒、加紅糖或白糖吃等等。糍粑的品種也有不少:芝麻糯米糍粑、高梁糯米糍粑、玉米面糯米糍粑、甜蕎麥糯米糍粑、五仁夾心、豆沙糯米糍粑等,真可謂五花八門,色香味俱佳,讓人望而垂涎、聞而咽沫,吃后更覺余香味經久揮之不去。 自離開家鄉三十載,雖已久未品嘗到家鄉的糯米糍粑了,但每逢年末歲尾,往往情不自禁地思憶起家鄉的糯米糍粑,回味著兒時爭吃糯米團的快樂情景,回味著兒時三百六十五個夢里盼來過年的那份喜悅。 >>>更多美文:好文章

漸行漸遠的村莊 文/向日葵 時間如白駒過隙,一晃已到而立之年,眼瞅著直奔不惑而去。孔子說: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。雖然年齡到了,但仍然無所立,恐怕到四十更做不到不惑了。對于年齡的感嘆,只在百無聊賴的私里,在父母面前是不敢提的。父母老的速度更快,他們的模樣月以年,甚至以月為單位在發生著改變。娘的白發似乎每天都在增加,已滿頭星星;盡管爹還是一頭烏發,但依然能值班站崗的牙已寥寥無幾,僅剩幾顆門牙充門面。娘的腰椎病落下了左腿腳麻的病,爹的坐骨神經疼也時不時來搗亂。 爹娘年齡大了,有渾身毛病不斷,早就叫他們少種地,多在家休息,可我的話在他們眼里太沒說服力。他們總能舉出東家嬸子、西家大娘的例子,來證明他們干的動,他們還很“年輕”。 是的,爹娘的話雖有要強的成分,卻也是實情。現在的村里,尤其是這幾年,在家里種地的人越來越少,多數人外出打工去了。像爹娘這樣六十來歲的人,在村里成了壯勞力。說到這里,我不得不感慨這些年村里生活方式的幾度變遷。 記得兒時,整個村莊非常擁擠。不僅因為房小路窄,更是因為整個村莊的人,一年四季都呆在村莊里。春夏秋三季都在地里忙,冬天閑在家里,串門、拉呱、喝酒、抽煙。后來,我上初中高中那會兒,村里的一些年輕人開始走出村子,到外面謀出路。留在村里的人,冬天也不再閑著,紛紛打零工,做點手工藝活,不停的找掙錢的門路。到了這幾年,留在村里務農的中青年人屈指可數,村里長年居住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。 人們離開村莊的原因很簡單,土地的產出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物質需求。單干解決了人們的溫飽,但要想致富,靠家里的十幾畝地是辦不到的。我們村里大部分都是鹽堿地,能長的好的作物只有棉花。棉花雖然耐堿,但它需要的投入也大,地膜、種子、化肥、農藥,每畝地光成本也得四五百元。投入了成本,并不意味著收獲,收成的好壞得靠老天。旱了,澇了,畝產低,價格不高時,就得賠本。像去年,作棉桃時下了澇雨,產量大減,每畝地平均下來能收三百來斤就很好了,每斤四元二角,一畝地能純收入四五百元就不錯了,種上三十來畝地,一年總共收入一萬多元。孩子上學,人情往來,一家人的生活,根本不夠花。現實的逼迫,人們只有走出村莊,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。 江哥是村里為數不多的中年人,他能出苦,手又巧,是干農活的一把好手。從灌溉到播種,從施肥到收割,他家有全套的工具。但多年的堅持,他家的生活條件一直沒得到多少改善,結婚、蓋房欠下的債一直沒還完。前年,他也到縣城一家工廠打工。也許是多年的習慣,也許是對土地的情感,江哥在八小時倒班之余,還種了七八畝地。地里種的莊稼夠一家人吃的,打工掙的錢除了一年花銷,還能剩下不少。 爹娘盡管不服老,但他們能種動地的年數越來越少。當爹娘這一輩農人老去時,那些養育我們的土地還會有人去打理嗎?南方的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很嚴重的撂荒現象,真不希望這種現象在我們這里出現。 難道那有著青青田野,裊裊炊煙,雞奔狗叫的村莊只能留在我的記憶中了嗎? 現在的村莊,還有空巢的老人,留守的兒童,但當老人逝去,兒童長大,那村莊就只剩荒蕪了。 母親的村莊 文/章中林 那里一定有一個村莊,母親以不容置疑的語氣告訴我。這怎么可能?我來縣城雖然說只有很短的三、四年時間,但是縣城的角角落落我還都信馬游韁地溜達過。縣城的背面是一條小河,跨過河就是層巒疊嶂的山峰,樹木遮天蔽日。每天早晨、黃昏,或是有雨的日子,重云駐足,濃霧緊鎖,給人一種陰森可怖的惶恐。可以說,這是一個平日很難看見人的地方,怎么會有村莊?而且母親來了還沒有兩天,連大門都很少出,她又是怎么知道的呢? 母親過年的時候就說想來看看,卻始終不愿意離開家。每天喂著雞呀,鴨呀,豬呀;忙著燒鍋做飯,漿漿洗洗;伺弄著幾分地的菜園子……我前前后后催了幾次,讓她過來到縣醫院看看內風濕。看看將近清明,如果再不來就忙著春耕了。好說歹說,母親總算來了。 到縣醫院查過之后,醫生說沒有什么大礙,就是要注意休息,不能疲勞過度,不要下冷水。我埋怨著母親:不要太操勞,種的夠吃就行。要是有個閃失,后悔就遲了。母親笑笑,也不辯解,說要回去,放不下雞鴨,也放不下父親。每回母親來,都是前腳進門,后腳就回去了。這次我堅決不同意:一來現在正在農閑,沒有多少活兒;二來母親需要休息,一回家她一雙手又閑不下來了。母親看我堅持,就不再固執。 母親由于來的時候都是來去匆匆,左鄰右舍沒個熟人,只得窩在家中看電視。看得累了,掃掃地,我奪下了掃帚;摘摘菜,妻子攔住了。母親訴起苦來,說自己腰酸腿疼,整天悶在家中,就像蹲在鴿籠里,沒病都憋出病來。我知道母親閑不住,未置可否。第二天,母親不知怎么來了興致,說要我帶她到北面山坳里的一個村子里去轉轉,呼吸呼吸新鮮的空氣。我不禁疑惑了。 那里一定有個村莊,母親言之鑿鑿。她說,早晨的時候,她看見山坳里升起一縷縷濃白色的煙霧,那是燒柴禾才有的白煙。山巒時常籠罩著乳白色的霧氣,時濃時淡,飄忽不定,沒有什么奇怪呀。站在屋頂,即使在艷陽高照的日子,也有淡淡的霧氣掃過,可是從未見過人煙吶?許是母親待在屋里久了,每天對著死魚眼般的房屋生出的幻覺吧。 母親一下樓,整個人變得活躍起來。她邁著大步一路小跑著,一點都不像六十多歲的老人,似乎再也沒有了腰酸腿疼。我都需喘著氣才能跟上她。跨過小河,望里才走了不到五百米,傳來雞鳴狗叫的聲音。 “真的哦——”母親興奮地回過頭,緊鎖的眉頭舒展開,映著晚霞,似一朵秋菊。一股清新如水的空氣迎面撲來,我的精神為之一振,身心通泰。我震驚了。 近了,原來山坳像一個口袋,只有西南向有一條小徑。小徑濃蔭匝地,竹樹環繞,如果不到近前,任誰也不會知道這里還散落著幾戶人家。一條明澈的小河依徑傍村而過,河的兩岸垂柳依依,古木參天。三兩老人坐在門前曬著太陽,溫聲軟語的,身形影影綽綽,隨著樹枝搖曳。 夕陽下,小村是那樣的靜謐、祥和。母親也走近一戶人家,和老人們閑聊起來,說著,笑著,似乎有著說不完的話兒。 奔走于小城這么多年,每天忙碌其間,我竟然渾然不知這里還有這樣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仙境。當我們為著生活打拼,為著明天尋找,每天穿行在車流、人流之中,宛如一只餓狼在四處窺探。面對灰蒙蒙的天空,鐵桶般的房屋,我們的觸覺似乎變得遲鈍了,只是反反復復做著單調乏味的工作,昏昏沉沉不知所終。如果那如花瓣的村莊能悄悄的打開,卻也只能留存在夜的夢中。而這時,母親卻把花瓣鑲進我麻木的眼里,刻進我失色的心房。滿披著繁華的竹樹,漫溢著沁人心脾的馥郁,浸潤著如水的笑語——這就是母親的村莊。這個村莊樸實、真純,沒有一絲矯揉造作,讓人無法忘懷。我卻險些錯過了它,我汗顏;我終于擁抱了它,我慶幸。其實,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如詩如畫般的地方——那就是母親的村莊。 流淌在村莊旁的小河 文/都市農夫 江蘇自古就是魚米之鄉,魚和米,都離不開水,大河小溝在蘇北平原隨處可見。在我家的西邊不遠處,二百米左右吧,有一條小河靜靜地依偎在村莊旁邊。小河沒有名字,它的源頭是長江,途經南官河、蔡圩中溝等水道,曲折回旋,緩緩穿過莊子。河水清澈見底,干凈可人,兩岸楊柳依依,隨風飄蕩的柳枝倒映在水中,逗得魚蝦來回嬉戲。多少年來,人們在這里抽水澆田,洗衣淘米,取水燒飯,這條無名河養育著潘莊小莊的幾百口人。 在小河的岸邊,每隔幾十步就有一個水碼頭,我們叫“水跳”,大都選擇水草少、水面開闊的地方,安放一個水跳,在河半中位置立起一個梯形的木頭架子,跳板用兩三塊厚實的木板拼起來,一端搭在水邊的岸上,一端搭在梯形木架上,方便人們洗衣挑水。做一個水跳要不少木料,材料錢由鄰近的幾戶人家共同出資。 擇好的菜用竹籃子裝好,連同淘米簍,一起由家庭主婦提到水跳上。洗菜容易些,菜籃子淹在水里,手在籃子里攪動,再拎起來顛顛晃晃,反復幾次菜就很干凈了;淘米要眼明手快,一邊淘一邊揀出小石子。白白的淘米水引來成群的小魚兒,它們貪婪地吃著不小心灑出來的米粒,大人只用手揮揮,孩子們則連水帶魚捧在手里玩玩,水從指縫漏得差不多時,把小魚兒重新放入河里。那時的小魚真是幸運,要擱在現在,早被一網打盡,做成腌菜燒小魚了。 每天早晨,主婦們拎著一籃子的衣服,先在水里搓洗,然后就著水跳板,掄起棒槌,“啪啪”一頓猛捶,在岸上等候的其他女人則張家長李家短地閑扯著。擊打聲,說話聲,歡笑聲,流水聲,打破了河邊的寧靜,農家新的一天開始了。 夏天河里水大,是我們這些孩子的天堂,有趴在河邊撲騰著雙腳學游泳的,有站在水跳的梯子上高臺跳水扎猛子的,有貼在河沿用泥草封堵螃蟹洞的,有伸出細膀子在洞里捉黃鱔的,有練踩水捎帶踩河蚌的,洗菜洗衣的大人不時抬頭看看,說聲“小心一點”。有次可能是水泵抽水太猛了點,河里的水越來越淺,大魚小魚清晰可見,幾乎無處藏身,我急忙回家拿個大挎籃,和幾個孩子一起跳進河里,把水攪渾,魚東奔西逃,慌不擇路,我們把籃子沉在水下,待魚逃來,再猛地朝上一拎,呵呵,有人竹籃打水一場空,我卻打上一條大鰱魚。 有一年的夏天,天像漏了,大雨幾天不斷,河水猛漲,漫過河堤,越過田野,站在我家西邊的大路上,水幾乎就在腳下,放眼望去,直到南官河邊,一片汪洋,洗衣洗菜的小河早已不見蹤影,平時看上去很高的楊柳,此時只有樹尖露在水面,宛如一簇簇水草。“發大水了”,大人們的言語焦慮不安,臉色像天一樣沉重。中午,還是大雨,忽然爸爸從雨中急急忙忙跑回來,邊跑邊說“要倒壩了”,卸下大門的門板,夾在腋下,腳不著地又沖進雨中,與莊上的人一起奮力守護世代居住的家園。 冬天的河水很安靜,農閑下來后,有點捉魚技術的人穿起水鬼服下河撈魚摸蝦,換幾個油鹽錢。站在岸上看熱鬧的我們,縱使在陽光下也感到寒意逼人,不由得問問摸魚人冷不冷,得到的回答是“摸到魚兒手不冷”,但我始終認為一定是很冷的,只是為了生計顧不得那么多了。南莊的一個瞎子,一年四季以摸魚為生,養家糊口,大冬天的也不例外,現在想來依然心生惻隱。 冬天有時冷得出奇,河里的冰結結實實,人甚至可以在冰上行走,媽媽一大早去河邊洗衣服,用棒槌硬是敲不開,后來回家喊爸爸,帶著釘耙好不容易砸開一個小口子。河面頓時變成孩子們的游樂場,以前要繞好遠的路才能到對岸,現在小跑幾步即可到達。我們腳下踩塊小冰塊,來回溜冰;或用一小塊碎冰摔在冰面上,比誰的滑得遠。 家家戶戶門前總有一口水缸,用來解決一家老小的吃水問題,一副水桶是家里的必備工具。吃水主要靠水缸,要經常去河里挑水,把水缸裝滿,這是個力氣活,挑水的任務大部分是爸爸和兩個哥哥的。上初中后,他們有時不在家,燒飯卻又急等著用水,我就只好硬著頭皮去挑水。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,力氣活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肩膀的老繭也是逐漸磨出來的,一擔水七八十斤,我剛擔上肩,扁擔硌得肩膀生疼,百把米的距離要來回換肩好幾次,后來看了電影《少林寺》之后,便也學那個小和尚,改用兩手提水桶,疾走幾十步,停一下,再快走幾十步,肩上是輕松多了,可滿桶水到家就剩半桶了。 分田到戶后,為提高產量,種田使用化肥農藥的多了,河水開始受到污染,吃水漸成問題,莊上已經有人家開始打井,最早的一口井大概在1978年。這口井距小學校很近,盛夏時節,學校的很多同學拿著鹽水瓶、軍用水壺等喝水器具,到她家灌水,平時喝慣河水,忽然喝到井水,覺得無比清甜,井水溫度低,更是感到透心的清涼,如飲甘泉。 1980年我們家也準備打井了。那不能叫打井,是名副其實的挖井,爸爸把屋后的一塊雜草叢生的空地清理干凈,與鄰居吳三小等人手挖肩挑,全無科技含量,采用最原始的辦法,大面積開挖,挖到見沙土冒水,自下而上一節一節地豎放水泥涵洞,再回填泥土,夯實,一口土井就誕生了。人們依水而居,自從有了這口簡易的井,往常亂草橫生的地方人氣漸旺,附近幾家常來此打水洗衣服,夏天孩子們也圍在井邊沖涼嬉鬧。但由于是人工挖的,比較淺,1987年前后就斷水了。 莊上打井的人家越來越多,人們去河里洗菜洗衣服的次數越來越少了,河水也越來越混濁,慢慢地,小河淪為人們傾倒生活垃圾的場所,臟亂不堪,它日漸衰老,被拋棄了。塌陷的堤岸,彎曲的河道,時斷時續的河水仿佛在嗚咽,傾訴著被時代變遷所冷落的哀怨。 我每次回故鄉時,總不由自主地走到老家的原址,試圖找回一點過去的影子,可無情的時光阻斷了我的視線,開發商移走了高大的白果樹,填平了那條曾經哺育過我們的小河……這是我魂牽夢縈的土地嗎?我疑惑了,仿佛踏進別人的家鄉。 斗轉星移,滄海都可以變成桑田,一條小河也就更無可能逃過注定的劫數。故鄉?他鄉?我不敢多想,只默默祈禱那條小河以后常常能進入我的夢鄉。 童年的小村莊 文/馮敏 沒有在農村待過的童年,是不完整的童年。 兒時的我,最期待的事就是媽媽帶我去外婆家。外婆住在一個小村落里,村子不大,人不多,一座古老的祠堂,兩口陳舊的水井,背面靠山,前面是條新修的瀝青馬路,只有一輛公交可達村口。 清晨,天蒙蒙亮,山野的霧氣還沒散去,村子里就漸漸地熱鬧起來。挑著水桶去井頭打水的,裝滿了水的鐵桶發出咿呀咿呀的聲音;進村賣肉的小販,性子直爽,說話聲音粗獷洪亮,不時發出哈哈的笑聲;不知道哪家的嬸嬸井邊洗衣回來遇到另外一家的叔叔,順道聊兩句今天的活兒和今年的農事;外婆早早就起來,洗漱完先把自己養的雞放出來,然后給它們喂食,小雞一邊吃一邊發出咯咯咯、咕咕咕的聲音,不時有雞想獨占食物而企圖趕走身邊的雞,每當此時,外婆總是帶著責怪的語氣訓那只霸道的雞。 我雖不在村子里長大,對那個小村莊卻有著獨特的情感。早上,跟外婆到菜園子里摘綠油油的蔬菜,紅登登的番茄,青色的尖椒是小舅舅的最愛,紫色的茄子是表姐的心頭好,外婆在提水澆菜,我在一邊找熟透的番茄或者挑長得最大的茄子來摘,外婆不會怪我摘太多或者弄壞她的菜園子,蔬菜多了可以分與鄰居,園子亂了可以整理。中午,我們午餐不吃白米飯,外婆會做手工瀨粉,或者番薯糖水,或者是香芋粉條,炒河粉,紅豆糕,小米粥,柴魚花生粥,一般都是一餐兩樣,一粉一粥或者一粥一糕點。不喜米飯的我特喜歡這樣的午餐。甚至是回家后,偶爾還是會在吃午飯的時候鬧脾氣,為什么中午不是吃粉或者糕點。下午,外婆總是想方設法讓我午睡,我就想方設法找借口溜出去玩,總是盼著此時表哥能經過家門然后可以順便帶上我去山上河里玩耍。表哥比我大幾歲,他和村里的孩子一起,經常到山里掏鳥蛋,到河里抓魚,每次都是滿載而歸,想想就覺得威風,偶爾他能帶上我,就覺得無比榮幸。但,表哥帶我,上山只能走不陡的已經被人踩了無數遍已經成為一條小徑的路,下水,想都別想,只能在河邊幫他看著衣服把風,然后他和其他男生到水里游泳。可是,他掏到鳥蛋或者小鳥,他會分我一個,抓到小魚泥鰍,他也讓我先挑。他想方設法撇下我這個跟屁蟲,可是他又怕我哭。夕陽西下,放牛的二伯趕著他那兩頭全身沾滿泥巴的牛回來了,牛哼哧哼哧地走過,可聞到一股青草的腥味和泥巴的腐爛味道,尾巴一甩一甩,悠哉悠哉。一家兩家的煙囪裊裊升起了炊煙,柴草味,菜香味,一家合著另一家。誰家開飯了,家里的老人或者父母站在家門口長叫一聲小孩的小名,那娃喂了一聲就呼啦呼啦往家跑。夏日的傍晚,大家都喜歡在門口吃飯,一來涼爽,二來吃完好拉家常。外婆家門口有張長石椅,椅子旁邊種著一株柏樹和一株狗牙花,狗牙花開著白色的花,樹枝可做成小葫蘆的掛飾,據說避邪。外婆喜歡把飯桌搬到柏樹下面,再搬兩張椅子,飯菜上桌就可以開動了。整個夏日的傍晚,我都留意著柏樹上面的那只蜘蛛,蜘蛛不大,它的網總是破了縫,縫了破,偶遇下雨無法在外面吃飯,我也會出去看它一下,雨不大的時候,它還是很淡定地坐在自己的網中間。風來了,網在動,蜘蛛也隨著網一動一動。我不知道它有沒有故事,我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它眼中的故事。舊時的村里娛樂活動少,吃完飯歇歇就洗澡,然后就準備關燈入睡。那時外婆家里還沒電視機,沒有收音機,沒有風扇,但是外婆有一扇可扇涼風的蒲扇,一塊冰涼的石枕,她一邊給我扇風一邊用粗糙的手撫摸我的背,她還給我講生動的故事,一個不夠再一個。 小時候總是想不明白,為什么井里的水總是取之不竭,為什么泥鰍長在泥里不會窒息,為什么外婆總有說不完的故事。 童年很短,回憶很長。 >>>更多美文:好文章

 

arrow
arrow

    w86fgc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